武汉市蔡甸区的缘由

[复制链接]

武汉蔡甸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末端,南有浩瀚长江滚滚东去,北有千里汉水逶迤而来;它正处于两江交汇的三角地带,是武汉市的西大门。


据史书记载,魏、晋时期,在汉江下游南岸的临嶂山下就建有临嶂城。从临嶂古城往汉江上游走两公里就是蔡甸。“蔡甸”这个名字最早为“蔡店”二字,开始出现在南宋德祐元年(1275年)。据传是因为有一姓蔡的人家,在汉江边渡口处开设一小店而得名。


相传南宋年间,在汉江入长江口上游约六十里水路处,有一个无名渡口,住着一户姓蔡的夫妇。他们在汉江南岸搭建了几间茅草屋,用门板摆了个货摊子,卖些香烟和瓜子、花生、芝麻饼子之类的小零食。还天天烧一锅开水,泡一缸花红叶子茶,供汉江边停靠的船客和过渡行人解渴充饥。若有远道而来的行商借宿,他们也设法安排,让客人有吃有住,热情地迎来送往。他们心地善良,生意也好,逐渐有了些积蓄,就将茅草屋改建成了砖瓦房,把小货摊子变换成了简易的客栈饭馆。他们在屋门口挂起了一块招牌,叫“蔡店”。


103711iqoe75buk27odabu.jpg


若干年后,这里汉江两岸筑起了堤坝,堤内大片水域消退成一个个湖泊,湖泊间陆地凸现出来。汉江边的“蔡店”也从堤外搬进了堤内,四乡八邻从事各个行当的业者也陆续会聚而来。堤内居住的人越来越多,逐渐形成了街道、集镇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这里的汉江边成了下游南岸的重要商埠码头和商品的集散地。清代朝廷派来了通判,设立了巡检司。这时,集镇上的人觉得“蔡店”这个名字太俗气了,曾经将蔡店的“店”改为“坫”。后来又觉得“店”“坫”的意思差不多,一个说的是小店子,一个说的土台子,都显得小里小气、土里土气。到了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,汉阳县府认为这里离汉阳城很近,属城郭之郊。郊外应该称“甸”,故将蔡店的“店”改为“甸”,其意是指蔡甸乃武汉的畿甸之区。从此,“蔡甸”这个名字便沿用至今。


103711zsmzhvp2vv8xvj9v.jpg


蔡甸是汉江下游的一个古老集镇,与临嶂古城紧邻,跨越千年;而单独成镇,也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后来在民国元年(1912年)曾一度设置为县佐公署,作为汉阳县行政公署的分署;还设立过独立的警察机构——省级的湖北省水上警察公署,署所就设在蔡甸镇河街。1949年5月17日,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进入蔡甸。从此,蔡甸全境解放,获得了新生。1950年8月,原汉阳县政府机关由汉阳城区显正街迁至蔡甸镇王家塘。蔡甸镇便成了汉阳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即县府城关镇。据《汉阳县志》载:1951年,汉阳县除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外,所辖区域有十区一镇,即一区新农、二区柏林、三区合贤、四区侏儒、五区新滩口、六区大咀、七区黄陵、八区奓山、九区大集、十区新沟,一镇为蔡甸镇。全县总人口34万。1992年9月12日,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湖北省汉阳县,设立武汉市蔡甸区。因武汉市已设有汉阳区,就将蔡甸镇的镇名作为区名。现蔡甸镇称之为蔡甸街道。


【链接】


蔡甸区的前身为汉阳县,古称晴川楚北大邑。商末周初,先隶南国,后属郧国。春秋战国时期,隶属楚国。秦统一中原时,属南郡。西汉时,北部属安陆县,南部滨长江一带属沙羡县。东汉初置沌阳县;三国时置石阳县;晋初改石阳为曲阳,后仍置沌阳县。怀帝永嘉元年(公元307年),沌阳县迁至临嶂山下筑城,晋大将陶侃在此屯兵据守。隋开皇十七年(公元597年),沌阳县改名为汉津县。隋炀帝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,因汉津县位于汉水北岸,依“水北为阳”,故改名为汉阳县,此名沿用至上世纪九十年代。1992年,汉阳县撤销,更名为武汉市蔡甸区。



来源:蔡甸融媒

制作:万轶 | 编辑:方丹 | 责编:方军

出品:蔡甸区融媒体中心


您有新闻线索,请联系我们:

热线电话:027-84942678

投稿邮箱:2187431778@qq.com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官方微博
智慧蔡甸
模板大全
智慧蔡甸
意见
反馈